每年全國有900多萬的考生參加決定自己命運的高考,高考試卷的來歷始終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存在。試卷是怎么來的?誰命制的?什么時候命制的?又是怎么保密的?可能許多家長考生都非常的好奇。本文將一步一步揭開這個神秘的面紗,消除你心中的疑慮。
命題時間:
命題之前:
為什么呢?
因為,高考選拔的對象,是要進入大學,說白了高考是為高等教育院校選拔人才。高校對學生的素質要求需貫徹到高考中,高考試卷的命題精神,指導、引導高中教學體系。顯然,高中在職教師與市、區、縣教研員對高校人才需求把握不到位。中學老師主要是去看題和做題的。
高考命題人是如何選拔的呢?
簡單描述為一優三非。
一優,即在行業內非常優秀,高校老師一般是正教授和博導,在職教師和學科教學研究者一般是有長期教學經驗或研究經驗的特、高級教師。
三非:
1非:指的是教師不能是高三教師。每個教師的教學都有自己的側重和偏好,這種偏好會貫徹在他的教學中與命題中。
2非:指的是不能是該年高三考生的家長。
3非:指的是并未參與過高考補習、輔導、講座、編寫復習資料備考資料等的人
通知命題人
確定了候選人,省考試院會在4月中下旬征詢意見,問詢能否參加當年的高考命題。再得到口頭同意后,考試院會在4月底,5月初將命題人集中在一個指定的地方,讓大家簽訂非常詳細的長達幾頁的保密協議,對外統一口徑聲稱“出差”等無關的事情,然后讓大家乘坐指定的大巴,一般要到機場安檢。(編者注:上述內容是各省自主命題的,現在統一命題有所區別)
嚴苛的安檢
基本上每個省的命題人都要集中到機場安檢,安檢非常嚴格,任何電子設備都不能攜帶。有一個老師是這樣描述的“衣服所有的夾帶,U盤都被扣,所帶的行李箱和衣物都要一點點細細檢查,全身上下以及所帶的物品沒有一點是帶字的,隨身也不能有紙和筆。除了這些東西,手機等電子通訊設備更是“違禁品”,所有老師的通訊設備都被臨時“收繳”。”
經過嚴格的安檢后,命題人就會被拉到已經安排好的命題地點,開始為期一個月的“世外桃源”生活。
命題之中
首先中斷對外的一切聯系,給家人報平安也是有專人負責。但是生活上還是挺不錯的,吃香的喝辣的,有電視,有娛樂,和度假無異。人身基本上沒有自由可言,24小時有人站崗,電話有監聽,電子設備被干擾,不能私自離開駐點。
其次出題工作強度大?;旧蠌脑缟?/font>8點,一直要忙到午夜。由組長帶領,大家共同完成試卷。
命題原則
1.以教材及大綱為準繩
每一道題,一定要在考綱上有相應的考點對應。題意、描述、問題、解答,哪怕是字母順序一個符號一個標點,要能夠在教材處找到援引。
2.考綱的內容每大塊都要覆蓋,而且要注重交叉,各有側重
經常某道題的考點羅列及援引要比考題本身要長,并且絕對絕對不會出現超綱內容,這就要求命題人員要有極高的理論知識,不是簡簡單單說把考綱背下來就可以的。
3.“反押題”貫穿命題始終
高考命題組對高考教輔和網上押題信息的掌握,可以說是最全面的。出題的地方會有各種教輔資料以及官方教材。這些資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方便命題人員開闊思路,而是防止所出題目出現重復,尤其是后面的計算大題。某種思路一定不能被前人所用。如果命題過程中,有人提出某題和市面上某題差不多,那就一定要該題找出來,此題就不用。
從出題到題目的標點符號,包括題目是否可能出現歧義,出題的順序都要反復商榷,命題組一般會有兩三個通宵不眠夜。
英語閱讀理解、完形填空,還需要從近幾個月的國外雜志中,幾百上千篇中,挑選出主題積極向上的、生詞量比較均衡的、語法涵蓋全面的文章,進行出題。
語文作文的命題過程是基本是要翻閱所有的模擬題,堅決避免被預測。有時作文的命題帶有一定的偶然性,比如有一次就是命題期間,一位命題老師的父親去世了,后來這位老師得知的時候痛哭不已,傷心之余、后悔自己曾經沒有好好陪伴父親。這位老師的經歷也刺痛了其他老師,引起共鳴,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就與“生命”相關。
如果語文和英語的命題有一定的彈性,那么數學卷的命題特點只有一個:忠于課本。毛毛在聽到這個的時候也很吃驚,每道題必須要在課本教材里找到援引??季V的內容每大塊都要覆蓋,而且要注重交叉和側重。經常某道題的考點羅列及援引比考題本身要長,并且絕對不允許出現超綱內容,否則必須砍掉。
4.難易度適宜,并且可以拉開檔次
每年的平均分,每道題的分數段,客觀題的得分率,一定要有具體的預測值,而且要對比往年。一般來說,所謂的“難一年易一年”也是存在這個考量的。不過這個難易程度很主觀,平均分才是最客觀的。具體到數學這科,平均分誤差在三分以內。
對于命題組而言,考生個人分數不重要,群體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點,試卷出來,平均分也基本定了。根據每年的平均分,每道題的平均分,每道題的分數段,客觀題的得分率,一定會有具體的預測,而且會對比往年。
測試試卷
題目確定好后,要進行試題測試。
一種方法:當命題完成后,會有數名考生提前考試,接觸到剛剛定好的當年高考試卷,選拔標準是成績中游,來自省內幾個縣市的主要中學。試考的成績就是他們高考的最終成績。根據測試生的成績,命題人會對題目進行微調,在這種情況下,十之八九會將題目難度降低。
另一種方法:考試院會請來沒有參與命題的高中老師,到隔離區進行實考,并對試卷挑出各種毛病,最后再次修改,達成一致意見,試卷方可成型。
交印試卷
這是最后一步,這時候已經到了六月份。一般會有幾個印刷廠在動用警力的情況下,徹夜工作,印刷出所有試卷,而且是正式和備用兩套試卷。
命題之后
試卷交付后,命題人仍然不能離開,直到高考結束后方可回家。
誰有資格參與高考命題
高考命題人主要由三個群體組成:大學教授、高中老師和學科教學研究者(教研員)。三者的比例依次遞減,大學教授占的比例最大,一般學科命題組組長都是大學教授。
教育部考試中心有一個專家庫,為了保持高考試題的穩定性、連續性,專家庫幾年才一大換,一般幾年內換的人不多。教育部考試中心會在每年1、3、4月份,選擇一部分優秀高中教師和一部分大學教授(以各地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院校為主),充實進命題專家庫。
為什么高考命題人要以大學教授為主?
這是因為高考是為高校選拔人才。高校對學生知識、能力、素質的要求,需貫徹到高考中;高考試卷的命題精神,又引導著高中教學。顯然,高中在職教師與教研員作為高中教學的具體實施者,對高校的人才需求不如高校教師把握精準,而且有太強的主觀性。
命題人每年都需要簽“保密協議”。雖然這個身份是對個人能力的極大肯定和榮譽,但不能對外透露。成為命題人后,每個人首先要上一節安全課,要求在高考結束后,不能撰寫點評高考題目的文章,不能對外宣傳自己曾是命題人的身份,不能接受媒體采訪。
在高考命題組里,除了臨時從全國各地抽調來的上述老師,還有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工作人員。他們中最重要的,就是各個學科的學科秘書。每年除了命題,這些學科秘書的主要任務是調研高考試題的各種反饋,協助擬寫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。在命題期間,他們是命題老師的指導員、參謀員,起到的是“科學把關人”的作用。盡管不負責具體出題,但學科秘書一直被業界稱為高考試題的“靈魂人物”。
學科秘書一般從985大學應屆博士畢業生中直接招聘,要求相關專業博士學位,熟練掌握一門外語, 能熟練使用WORD/EXCEL等辦公軟件 ,中共黨員優先,年齡30歲左右,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、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奉獻精神。
他們的命題在哪里
高考命題一般有一個固定周期。大概每年3月上旬,命題人就會接到相關通知,由各地招生考試部門負責,將命題人員集中送到一個神秘的地方。這個地方一般是選在位置偏僻、省級以上的療養院。這些療養院警衛森嚴,一般由武警把守。只要進去了,在命題結束前是絕不能外出的。對外統一的口徑是:這些老師出差了。只是這個出差時間有點長,一個多月。
被選中的老師們通過體檢后,就正式進場了。命題人不能攜帶任何通訊工具,最近幾年手表都不允許帶了,書和教輔資料也一概不允許帶,只允許帶隨身衣物加個人洗漱用品。療養院生活條件當然沒問題,每天伙食標準很高,有各種娛樂、鍛煉設施。
命題老師入場時,就斷絕了與外界的所有聯系。早些年命題老師在工作人員的監視和錄音監控下,還可以親自與家人通電話;后來改由工作人員打電話,替老師們報平安。
武警把守的療養院,片紙不能流出。療養院內負責清潔和照顧日常起居的工作人員,更不允許觸碰任何紙片。命題工作房間24小時無死角監控。不需要的草稿紙等,由2位老師在2名武警的陪同下,每天在指定地點焚燒,確認完全燒盡后才可離開。任何稿紙、寫沒寫過字的紙,統統不得帶回住宿房間,也是24小時監控。
命題流程:命題人-選題人-學科主持人
每個學科的每個題型,由兩位命題人負責,每個題型初步出15道題。
然后,選題人要從每個題型的15道題中,選出最優秀的題進行組合。
選完題后,有工作人員負責把題目跟網上和市面上的所有參考資料進行對比,題目和解題思路超過50%雷同的,會被換掉。所以說,市面上的所有資料,只有和高考題“高度相似”的,絕對沒有“完全相同”的。
篩選完后,經學科秘書和命題組長審核,最終選出今年的高考題目和一套備用卷。命題工作大概會持續到4、5月份,一部分命題人出完題,做完參考答案就可以回家了。但選題人和各學科主持人要一直待到6月10日,進而轉戰閱卷工作。
命題原則
①一切以教材和大綱為準
高考命題要求每一道題,無論分值大小,一定要在《考試大綱》上有相應的考點對應;其題意、描述、問題、解答都必須在教材上能夠找到依據?!犊荚嚧缶V》的每大塊內容都要覆蓋,而且要注重交叉,各有側重。知識點的考頻,也可以在《考試大綱》上查到。
出題人就某道題的考點羅列及援引,經常比考題本身要長,并且絕對不會出現超綱內容。這就要求命題人員有極高的理論素養,不是簡簡單單把考綱看一遍就可以的。
這也啟示廣大考生:當復習接近尾聲的時候,考生更應該回歸教材、仔細閱讀《考試大綱》和《考試說明》!
②不能立異,但必須標新
高考命題組對教輔資料和各種模擬題的掌握,可以說是最全面的。出題的地方會有幾個大書架,市面上各種教輔資料及教材都會被搜集到這里。
存放這些資料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給命題人員開闊思路,而是防止所出題目出現重復,尤其是數學、理綜、文綜后面的大題,某種解題思路一定不能已被他人所用。如果命題過程中,有人提出某題和市面上某題差不多,那就一定要把該題找出來。如果命題點的資料架上沒有,會有專門人員去市面上“挖地三尺”找。
不僅如此,5月份后到處熱銷的聯考卷、預測卷、押題卷,都會源源不斷地送來,進行比對、去重。這就要求命題人不僅有很高的理論水平,還要有極豐富的實踐經驗。
③一定要準確預測試題難度
“小白鼠”功不可沒
對于命題者而言,某個考生得了多少分并不重要,群體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點。試卷命制出來,平均分也就基本定了。每科的平均分,每道題的平均分,每道題的分數分布,客觀題的得分率,等等,一定會有具體的預測,而且會對比往年??陀^來說,所謂高考試題“難一年,易一年”也是有這個可能的。
對試題難度的判斷精準到什么程度?用一位命題老師的原話說是:還沒高考,平均分就已經定了。一個80分水平的考生,一定考不出90分。能做到這一點,除了命題者的水平高超,還要感謝提前高考的“小白鼠”。
“小白鼠”有兩種,一種是命題完成后,會有當年的數十名考生提前考試,試考成績就是他們當年高考的最終成績。
這些考生的選拔標準其實很簡單,一定是成績中游、來自教學水平居中的高中。每個省最出名的幾所頂尖高中的學生,是絕對不會被選上的。這些考生完全不知道自己試做的是高考題,考完了也不能放出去,要一直等到高考結束才能回家,所以也相當郁悶。
另一種“小白鼠”是沒有參與命題的高中教師,也到隔離區進行試考。當然,他們主要是為了給試卷挑出各種毛病。
根據測試生的成績和試考老師的意見,命題人會對題目進行微調,在這種情況下,十之八九會將題目難度降低。最后試卷才會定型、印刷。
各科命題皆有特點
命題是個極其繁瑣的過程,從出題到題目的標點符號,包括任何一個詞語是否可能出現歧義,都要反復商榷,命題組一般會有兩三個通宵不眠夜。
英語閱讀理解、完形填空,還需要從近幾個月的國外雜志中,幾百上千篇文章中挑選出主題積極向上的、生詞量比較均衡的、語法涵蓋全面的文章,進行出題。
語文作文的命題過程,首先是要翻閱所有的模擬題,堅決避免被預測到。有時作文命題帶有一定的偶然性,比如有一次命題期間,一位命題老師的父親去世了,后來這位老師得知消息的時候痛哭不已,傷心之余后悔自己沒有好好陪伴父親。這位老師的經歷也刺痛了其他老師,引起共鳴,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就與“生命”相關。
如果語文和英語的命題有一定的彈性,那么數學卷的命題特點只有一個:忠于課本。也就是說每道題必須要在教材里找到援引,考綱的內容每大塊都要覆蓋,而且要注重交叉和側重。
高考試卷其實是有二套
最后一步是印刷試卷,這個時候已經到了5月底6月初。會有幾個指定印刷廠在動用大量警力嚴格保密的情況下,徹夜不休工作兩天,印刷出所有試卷。(這幾個印刷廠可以說是那幾天全國保密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?。?/span>
每種試卷其實都是兩套,正式加備用。而且除了命題人,沒有人知道哪套正式、哪套備用,正式和備用也不在一個地方印刷。但如果沒有極其重大情況發生,不經中央批準,高考是不會輕易動用備用卷的。即使當年四川發生的高考試卷被盜案件,也沒有啟動備用卷。
二位高考命題人親述神秘經理
“消失”
王建國(化名)老師記得,兩年前高考結束后的第二天,他一回到教室,班上的學生們就立刻爆發出熱烈的掌聲。他們已經和老師分別一個多月,至今都不知道,老師突然“消失”是去了一個“秘密”地點,參加高考命題。
“非常開心。”王老師如此總結長達一個月的封閉命題時光。在他看來,能有機會出高考題,是“無比榮幸的事”。能夠看到高考試卷如何誕生,一直是這位中學老師的愿望。
今年,他又一次被選中,成為高考命題人。
然而,這份榮幸卻始終不能分享,不能聲張。從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,命題人的心情始終興奮緊張交織。
張愛君(化名)老師也曾參與過高考命題。她說,被邀請去參與一份關乎數萬考生命運的試卷命題工作,無疑是對自己教學的一種肯定。但是由于高考試卷屬于國家機密,她出題前就被告知:“哪怕是無意識地‘泄題’,就會進監獄。”
其實,被邀請參與命題的老師,如果不愿意,也可以拒絕。但一旦簽了保密協議,就沒有“回頭路”。
命題老師的身份保密,是重中之重。除了學校校長,張老師只告訴了丈夫自己參與命題的事。其他人都不知情。女兒以為“媽媽回老家了”,親戚以為她“出國了”。
臨行前,命題人也只知道自己的“歸期”。至于會被“關”在什么地方出題,和什么人在一起,都不清楚。
張老師說,保密協議還規定,“三年之內,命題人不許以‘參與高考命題’的名義進行商業宣傳,不能用于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。”
出題
出題人不允許使用任何通訊設備。張老師“消失”前,干脆就不帶任何通訊設備,“這么做也是為了減少麻煩。因為到了命題駐地,身上所有的通訊設備都會被收走,直到高考結束才能歸還。同樣,高考結束回來時,命題期間所有寫的、用的東西,也不能帶走。”
人身限制也必不可少。張老師回憶說,命題的地方有武警站崗;電話有監聽;辦公樓里始終有電子干擾設備,“輻射是很大的”。命題人不許私自離開駐點;允許休息時間到院子里散步,但必須兩個人以上。
為高考出題的人,工作強度很大,一般從早上8點,一直工作到午夜。張老師說,那真是“心無雜念”,每天就想一件事——出題。“有時回到房間,洗澡的時候,也在思考題目。”
一道題目的誕生源于集體智慧。在由高校老師、中學老師組成的命題團隊中,所有的題目都要達成統一意見才能“面世”。
張老師說,她參加命題那年,所有的題目她都參與制定,并且與其他命題人一起商量、論證,反復試驗、檢查,直到全體意見統一,不再有分歧,題目才算完成。
出題過程復雜,要求命題人考慮全面、謹慎。這其中不僅有科學的考量,還有對試題語言以及考生理解力的判斷。張老師說,有時候,命題組內部會出現“激烈的爭辯”。
“歸來”
高考開始那一刻,也是命題老師“大考”的時候。他們生怕卷子上出現意想不到的差錯,也怕試卷難住寒窗苦讀的學生。這種緊張的心情延續到了考試后。一如一部電影問世,導演關心票房一樣,命題人也格外在意考生的感受和同行的評價。
王建國老師“自由”后,回到家第一件事,就是打開電腦,搜羅網上對高考試題的評價。“還不錯,都說比較簡單,沒有特別偏,特別怪”。他說到這里,露出了笑臉,不是命題人的得意,倒是帶了一點“討好”考生的意味。
張愛君老師“被解放”出來后的第一件事是擁抱她的老公和孩子,并高喊“自由了”。她至今還不能公開自己當年“消失”一個月是去做什么。但她說當年考題遭到考生抱怨,甚至“罵聲”,說是“太難了”。
至今讓她還耿耿于懷的是一些所謂專家的“誤讀”。高考結束,常有專家被邀請解讀高考試題。而親身參與一個多月命題的張老師卻說,這些“局外人”的解讀大多是“胡說八道”,他們并不了解命題人本身的意圖,只是根據答案做的猜測。雖然覺得可笑,但也很無奈,因為按照協議,她不能做任何辯解。